生产设备先进,技术力量雄厚,采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
栏目分类
新闻中心
0739-5275018
“无废城市’不是没有废物的城市,而是人们看不到随风飘扬及任意存放的废物,知道废物去哪儿了,对城市废物存在没有不舒服的感觉,专业人士还能追踪废物流向。推进新时代‘无废城市’建设,必须进行顶层设计,科学规划,加强集成管理,并与生态文明试点、资源综合利用试点、智慧城市试点等有机结合,形成垃圾处理设施建设、运营、监督的社会治理结构,以高效全面的制度体系确保‘无废城市’建设达到预期效果。”
日前,记者围绕当前社会热议的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话题,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。一见面,这位专家就直奔主题,向记者亮出了自己的观点。虽有基础,但面临诸多挑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、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国家;每年产生固废100亿吨,历史堆存量高达600亿~700亿吨。回收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不充分,无害化处理不及时,部分城市出现了“垃圾围城”现象,成为民心之痛、民生之患,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差距较大。周宏春介绍说,“无废城市”是固废减量化、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综合管理模式,在我国开展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意义重大。为此,今年初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《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试点工作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以新发展理念为,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。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是深化城市废物管理改革的重大举措,是建设美丽中国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、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那么,我国当前固废处置状况如何?还存在哪些不足?周宏春告诉记者,我国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并非从零起步,而有一定基础。我国崇尚节约文化,早就确立了节约资源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,中央各部门开展了工业废物综合利用、城市矿产、危废处置等分门别类的试点示范,建立了政策法规、标准体系、技术体系、管理制度等,构成了“无废城市”的建设基础。
“《方案》提出的建设‘无废城市’需要关注的工业废物、建筑垃圾和农林废弃物的综合利用,在我国就有着非常好的做法。”周宏春举例介绍说,对于一般工业固废,像高炉渣、钢渣、粉煤灰、废石膏、盐泥等,通过原料回收、加工再用、转化利用、废物交换等方式,从中提取或使其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、能源和其他原材料,如回收金属、再生建材等。而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,更是为道路铺设、环境美化、水质清洁作出了巨大贡献。北京市住建委数据显示,2018年至今,北京资源化处置建筑垃圾形成再生产品5800多万吨,再生产品已在通州环球影城、大兴新机场市政道路等多个项目投入使用。关于综合利用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生产板材等产品,早在上世纪末就开始出现,现在应用也非常广泛。
“从整个‘无废城市’建设产业链看,我国‘无废城市’建设面临着低值再生资源回收难利用率低、固废堆存量大危害人类健康、公众认识尚待提高、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等挑战,还需多方共同努力,任重道远。”经过长期考察调研,周宏春对我国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状况作出了如上结论。
日本《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》规定了垃圾处理的五个顺序:减量→再用→回收→热利用→安全处置。针对这五个环节,周宏春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与国外先进做法分别举例说明。第一步,把避免或减少垃圾产生放在优先位置,即垃圾源头减量化。到超市买净菜,不从农贸市场买毛菜,不仅能减少垃圾的产生量,还能减少毛菜上泥土进出城的无效运输。第二步,废品直接利用或经过修复再用。衣物、儿童车等不想用了但仍有使用价值的闲置品,可在二手货市场买卖,或通过慈善机构捐赠。一次性注射器等含有毒有害成分的废物,不能再利用,要作为危废进行最终处置。第三步,垃圾中的有用物不能直接用就拆成零件利用。德国报废汽车的处理,就是把报废汽车中有用的零件拆下来卖给需要的人,并登记备查。第四步,不能再用的垃圾,可进行能源化利用。一种是对容易腐烂的有机质通过发酵使其产生沼气,如我国农村推广的“四位一体”,就是把动物排泄物进行发酵生产沼气,沼气用来烧水做饭或照明;另一种是通过焚烧来供热或发电,即垃圾发电。
第五步,在经过减量、再用、回收、热利用等方式处理后,剩下一部分垃圾,由于性质比较稳定,基本不散发臭味,其中的“二噁英”等经过焚烧也分解消失了,危害性比较小,可送到垃圾填埋场填埋。经过焚烧的垃圾体积将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,填埋会少占用土地,且垃圾焚烧的残渣也可用作水泥原料。
加强已建园区管理,促进产业集聚、协同和健康持续发展。管理有方。对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管理要有依据、有办法,有应急预案等。中央有关部门应在垃圾处理的政策保障、运行机制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,同时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也应充分发挥在城市垃圾处理中的规划作用。
周宏春还特意指出,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,垃圾组成及其处理要求不同,顶层设计、目标任务及技术路线也一定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,因地制宜地推进。
另外,先进可靠经济的源头处理和分类处置技术的研发、实施技术准入目录的管理、监测统计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完善、人才队伍的建设、专家咨询机制的建立、信息采集的标准化、作业流程的可控化、环境监测的可视化,以及全民环境意识、自律意识、监督意识的增强等,也必须同步进行。“科学规划,加强集成,形成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、运营、监督社会治理结构,建立有利于固体废物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处理的激励约束机制,实现属地管理,完善政策措施,美丽城乡、美丽中国指日可待。届时废物与居民将和谐共生。”周宏春的炯炯目光中充满了对美丽中国的憧憬。
他山之石,为我所用众所周知,日本在“无废城市”建设领域的法律体系建设、公众认识水平、固废处置技术及经验、实践效果等已被世界公认为首屈一指。周宏春对日本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的历程、做法及经验都进行过深入研究。当记者问及有何先进经验可以借鉴时,他如数家珍般向记者娓娓道来。“日本立法规定废物管理顺序,非常值得借鉴。”1970年,日本颁布《废弃物处理与清扫法》,后又经过12次修订,陆续增加了《容器包装物分类收集和再商品化法》(后又5次修订)《特定家庭用机器再商品化法》(1998年颁布,1999年和2000年修订)《促进食品可循环资源再生利用法》(2000年颁布)《关于建筑工程材料再资源化法》等,构成了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的法律体系。
顶层设计至关重要,目标路线必须明确“推进新时代‘无废城市’建设,《方案》要求,在固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明显进展,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、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、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全面提升、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,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事件零发生,形成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建设模式。要达到上述目标,必须进行顶层设计、科学规划,明确目标和技术路线图,加强集成管理,并与生态文明试点、资源综合利用试点、智慧城市试点等有机结合,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。”周宏春的观点很明确。按照周宏春的设想,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可以抽象为源头减量、回收有网、转运有序、物尽其用、无害处置、管理有方六个层面。源头减量。从生态设计、清洁生产、绿色供应链管理和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,推行绿色设计,提高产品可拆解、可回收水平,减少有毒有害原辅料使用,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强度。回收有网。通过政策引导,使不同回收网络配套协同发展;搭建信息服务平台,提供信息共享渠道;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,淘汰不规范、污染环境的回收利用企业;有害废物必需由有资质企业集中处理。转运有序。以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为导向,建设并用好逆向物流,保证再生资源、生活垃圾、有害废物转运有序;通过优化运输路线、减少无效运输;采取严禁废物任意倾倒、提高管理智能化水平、鼓励利用新能源车辆等手段,做到运输对环境不利影响的最小化。物尽其用。将自然资源和生产过程中的所有资源全部综合利用,包括产品生产的主要原料、辅料和生产中产生的附产物,即边角料和废气、废水、废渣等,充分合理利用,使原料利用化,附产物产生最小化。无害处置。在“吃干榨净”基础上,尽可能使垃圾或焚烧残渣得到无害化处置。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与无害化处置的有机衔接,形成多联产、循环链接和产业集群。
形成长效机制,确保预期效果如何才能确保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?周宏春斩钉截铁地说:“制度,必须建设完善的制度体系形成长效机制,来保障‘无废城市’建设的预期效果。”周宏春解释说,党的十八大以来,《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》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》等成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遵循,《环境保护法》《固废法》等法规陆续制修订,中央环保督察、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等政策措施也相继实施。这些都为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。但还远远不够,要进一步出台政策,明确固废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产业源头控制、回收、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等环节相关方的法律责任和管理要求,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,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,强化绿色矿山建设、建筑垃圾处置、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督查管理,依法打击固废危废非法转移、倾倒行为,并对固废污染环境者、监管行为不力者,依纪依法追究责任,以保障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收到预期效果。同时,周宏春认为,“无废城市”建设中,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必不可少。
南君志达集团成立于2008年8月,坐落于历史悠久的“宝庆府”——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中山路湘商产业园。经过十年的辛勤耕耘,不断扩展蓝图,现旗下有三家分公司——君志达保温、君志达科莱达、君志达新型建筑。
全国统一服务专线
0739-5275018
地点:湖南邵阳北塔区中山路湘商产业园
(地图导航:君志达保温)
· The end ·
君志达保温
JUN ZH I DA BAO WEN
—————专注于保温产品研发和生产—————
顾客至上 质量第一 服务周到
质量求生存 信誉求发展 服务赢人心
全国统一服务专线
0739-527501